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我国的经济转型战略,是从1995年提出的“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十六大提出“三位一体”,十七大提出的“四位一体”,最后发展到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可以说,转型战略思路越来越明晰。
随着经济转型战略的不断升级,文化产业的地位也不断受到重视与提高。结合现阶段我国经济转型的具体要求,国家将产业升级放在重要位置,“保民生、促发展”,以“拉动内需”为目标,更强调了“文化强国”与“文化复兴”的重要意义。
文化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物质资源消耗比较低,环境污染小,尤其是在与新技术的对接方面,文化产业特别是新型的文化业态具有非常强的创新应变能力。文化产业还有一个特点,既适合于大规模、现代化、高新技术特征的产业形态,又可以接纳个体化的、小规模的依靠个人创意和传统技艺来发展的传统市场主体。这两个特点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经济回报高、收益持久,可以说是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新兴产业。同时,“内容为王”的产业特质,加上信息技术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使得其经济增值能力倍增。
我们应该把发展老年文化产业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实现健康和积极老龄化的重大举措,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快发展老年文化,不断满足老年人对老年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营造和谐的老龄社会,政府部门责无旁贷;社会各界也都应对发展老年文化予以高度关注和支持,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做出积极的贡献。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内需的拉动,退休者有固定收入,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可想而知。在“银发产业”中,子女对老年人的扶助与赡养的支出也同样不可忽视。随着生活节奏和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空巢老人”急剧增多。这些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动和发展,也都是促进着老龄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老龄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具有时代发展下的正逢“天时”,也具备了国家大政策环境下的“地利”,更重要的是中国老年群体消费需求与消费能力充分具备的“人和”。加快中国老龄文化体系建设,促进老龄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然成为当前经济转型大环境下的发展趋势与现实选择。
本书涉及的敬老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将把老龄文化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这既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又满足老龄社会及老龄群体的实际特点,为中国老龄社会背景下促进经济转型和跨越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上一篇:现代老龄文化产业建设的新要求 | 下一篇:老龄文化产业与现代经济大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