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根据《中国老龄事业白皮书》预测,202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8亿人,城市人口老龄化每年以3.1%的速度递增。发展迅速、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和带病老人使得当前的养老服务难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种类繁多的需求。
当前养老床位总数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保障面相对较小,服务项目偏少,且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既存在“一床难求”的情况,又有“床位闲置”现象。除资金之外,政策落实不到位、监管方面的欠缺,都成为当前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障碍。中国当前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养老护理员的潜在需求在1000万左右,但目前全国取得职业资格的只有几万人。
按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养老床位314.9万张,床位数占老人总数比例仅为1.77%。也就是说,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为17.7张。媒体报道称,一家公办养老院排号7000,需等10年。
而不均衡也表现在社会养老资源的分配上。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在我国300多万名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仅有25万左右,而全国失能老人总数在1100万人以上。也就是说,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并不高,而这部分老人是相对来说更需要入住养老机构的。此外,民营养老机构和公立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入住情况也有很大的差距,也造成了养老机构相对不足的情况。
要实现养老机构和服务的充分配置,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使老年人尽可能在社区得到帮助,从而使老人的入住养老机构时间推迟、不能自理老人占入住养老院的比例提高、养老机构入住情况均衡。
中国老龄办于2011年8月16日发布的全国《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基本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养老服务机构中1.6%为民办机构。入住的老年人中64%为70岁~89岁的高龄老年人,占比重最大。但民办养老机构配备的养老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的老年人与服务人员配置比例差距较大。
民办养老机构的护士平均数量非常低,一个机构平均只有一名专业护士,其职责多由护工分担。且同样存在群体学历偏低,劳动待遇低的问题。全国每所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平均不到一名医生,很多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没有配备任何医护人员,一些就职于此类机构的医生业务水平堪忧,有三成左右为中专或中专以下学历,有的甚至没有经过专业性的学习和培训。调查中发现,很多医生不愿就职于民办养老机构的原因包括待遇低、强度大、无编制、无职称等。
上一篇:打造以政府为主导、多层次养老体系 | 下一篇:老龄社会服务体系与敬老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