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牵手工程管理中心 来源:中华牵手工程综合体系 发布时间:2024-10-6
被誉为“大道之源”的《周易》,因其含盖万有、纲纪群伦的重要性,一直被作为古代帝王之学和政治家、军事家、商贾熊杰的必修之术。在其《小畜》中有这样一卦,“九二,牵复,吉。”《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其卦之意为,携手并进是吉祥的。“牵复”,顾名思义就是牵手,联手。衍生而论即为与别人合作,向别人学习,与其他可以联合的力量相联合。通过“牵复”,突破阻碍,携手共进,这样不仅不会迷失,还可以战胜困难,逢凶化吉。《周易》中的这一卦,应当算作是对“牵手”最早的理论阐释和应用说明了。
牵手,实际上是人类所特有的文化行为。无论是西方唯物辩证论中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论证,还是东方儒家文化中“天人合一”、“协和万邦”的文化观点,都阐述了一个客观现象,即人绝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与周围的人或事,都将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你”开始踏入社会,便意味着“你”已进入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网中,这张网中的每一位“其他的人”,都将或多或少地对“你”产生影响,如何利用好这张网中的各种关系、各种影响,就决定了“你”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牵手”的智慧,不仅在于认清其重要性,更要学会如何应用,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实效。
《周易》一书的记载,让我们得知“牵手”古来以久,其文化属性源远流长。回首中国从古至今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史,其中处处蕴含着“牵手”思想,应用着“牵手”智慧,体现着“牵手”文化的精髓,也正因于此,让中华民族逐渐走向繁荣,实现发展和进步。
上一篇:春秋的“合纵连横”策略 | 下一篇:“牵手”在人类发展史的文化演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