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7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问题已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党和国家历来对老龄化问题十分重视,党的十八大开宗明义,其中已将老有所养精神和社会化养老服务纳入十二五规划,充分体现出党对养老这一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彰显务实党风发展养老事业的有力举措。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全党、全社会的责任,在这一社会大前提下,敬老工程孕育而生。
敬老工程是一项中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重大民生工程,是由全国老龄办公室信息中心和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老龄文化委员会共同联合发起,并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及国家政策研究机构作为理论体系支撑的“敬老爱老”民心工程。敬老工程内容涉及老年人经济保障、健康护理、精神慰藉以及相关政策、法规、文化、制度建设等诸多方面。“敬老工程”主张树立“以老养老”价值新观,鼓励老年人“自立、自养、参与社会再创造”,积极倡导实施“老龄人才工程”。敬老工程立足于现阶段中国社会老龄化实际情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通过对中国现行养老政策提出合理性建议、对养老事业及产业发展模式进行积极探索与大胆创新,力图尽可能地减少人口老龄化给转型期下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使老年人口增长发展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敬老工程”将通过在全国范围建立“敬老工程示范基地”作为工程实施的载体,打造“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政府、地方与民间三方力量,打造注重品质、普惠大众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敬老工程示范基地的建设,既是联接政府与民间,共同完成社会公共服务、普惠大众的爱心事业,也是一项有效拉动消费,促进经济繁荣的健康产业。随着示范基地不断拓展的脚步,将更加有助于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社会养老模式,也将为我国城镇化改革提供新思路。
“敬老工程”一方面,敬老工程着力于打造一个适合老年人生活、居住的社会环境,调整、充实、建立一个适合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式养老的“大爱工程”,它有效地寻找到中国经济建设的新增长点,奠定了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还将养老产业以“链”动多产业的发展模式,把城乡建设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土地资源,增强城市功能,推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敬老工程聚焦老龄群体价值再现,使其形成一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积极鼓励老年人再社会化,为他们的社会参与搭建广阔平台,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在增强老年人保障能力的同时,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释放老年人口红利,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达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效果。
敬老工程着力于打造中国社会化养老领域内的行业品牌、市场品牌、组织品牌、公益品牌、文化品牌与科技品牌。通过在敬老工程示范基地、敬老工程产业综合体、敬老工程科技研发、敬老工程教育培训、敬老工程金融等多个领域的不断探索、创新,逐渐形成以敬老工程示范基地为核心,敬老基金、敬老生态保险、敬老农业、敬老科技、敬老银龄旅游、敬老文化、敬老传媒、敬老培训等为补充的新兴产业集群,产业之间“链”动合作、协同发展,以敬老工程全产业链形式完成 老龄社会与现代经济的同步发展。
敬老工程的建成并实施,是为中国老龄群体建立起一个“大宅院”,为所有老年人建立一个有归属感的“家”。它为老年人带来生命的火种,令其重新焕发生命活力。它赋予所有老龄群体价值再造的荣誉感,为中国老龄社会塑造更为人性化的发展格局。
“行大道,民为本,立天下”。面对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敬老工程管理委员会将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六个老有”的目标,努力为全国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举善事、行善行,为提升我国老年人生活与生命质量,铸造幸福完美的晚景生活而不懈奋斗。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中国健康养老的文化理念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