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5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这是不能回避的社会现实和自然规律,关注老龄问题是社会、国家和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
老龄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达到或超过一定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该地区即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于2000年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和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截至201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人,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增加了891万人;预计在2013年将突破2亿人。同时,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失能老年人口将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慢性病患病老年人数和空巢老年人口数量今年都将突破一亿大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加突出,这一问题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加强对中国人口状况、人口素质、人口年龄结构的研究,特别是人口老龄化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和相互关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章将就中国老龄社会的特征、老龄社会与中国社会经济的关系展开浅析和探讨。
上一篇: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普遍规律 | 下一篇:敬老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