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自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实施“健康老龄化”的目标、“积极老龄化”和“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口号以来,我国各级领导、社会各界、老年群体和老年个体都在探讨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尽管目前我国参与文化养老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也在明显提高,形式更加趋向多样化,但是,老年文化发展特别是老龄文化队伍建设,与人口老龄化发展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匹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老年文化建设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公共文化设施为老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对老年人特殊文化需求关注不够,老年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和活动场所相对匮乏,甚至使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有了可乘之机。在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老年文化和队伍建设迫切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老龄文化队伍建设的组织机构不健全。据调查,我国各级老龄办基本没有文化队伍建设的相应职权设置,特别是基层老龄文化队伍建设存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不到位等问题突出。
2.缺乏专业人才。目前,在法律、老年学、老年文化和心理等老年专业领域内十分缺乏专业人才,一些老龄文化工作人员是从其他岗位上退下来的同志,对于老龄文化工作既没有专业技能,也不具备足够的热情与耐心。
3.缺少专项经费。老龄文化队伍建设投入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应有的工作经费,难以保障正常运转。这是直接影响老龄文化队伍建设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了解,大多数老龄办或与民政局的科室合署办公,或归民政局代管,或为民政局内部事业单位,其人员、经费、机构都混在一起,工作职责不清,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一般都没有老龄工作办公经费,更没有发展老龄事业的专项资金,老龄工作都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就更别说老龄文化工作和队伍建设了。各级政府对老龄事业的投入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老龄文化队伍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的投入机制,对发展新型养老服务事业的支持力度不够,跟不上老龄化社会发展的文化需求。
4.工作职能分散。政府机关单位的老龄文化工作和社会老龄文化工作,由不同系统的多部门负责,相互衔接不够,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使老龄文化服务难以形成合力。
上一篇:老龄文化队伍建设的积极意义 | 下一篇:构建现代养老体系的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