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老龄文化产业属于“银发经济”,它涉及方方面面。发展老年文化产业能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拉动内需,提供就业岗位。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文化产业的发育越完善。根据国际上的研究,当人均收入水平超过1000美元时,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将提高;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将急剧增高。以人均收入较低的贵州省为例,从2002年贵州年鉴的调查数据可看出,2001年贵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9.25元,比2000年增长了5%,其中用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的增幅达29.2%,占消费性支出的14.7%,尤其是文化娱乐用品消费比2000年增长达61.6%。2012年,中国员工年平均收入为656美元,但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甚至许多省会城市乃至二线城市,居民的年平均收入早已大大超过这个数字,因此,这些城市的居民已经具有旺盛的文化产品消费需求与消费能力。随着经济增长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将越来越多。
预计“银发经济”可在今后20年带动8000万人以上就业,扩大经济的规模可达到20万亿以上,这其中相当部分将是老龄文化产业的贡献。我国在老龄文化建设方面的开发空间很大,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完全可以实现产业化运作,获得更多双赢互利的机会。如在老年旅游方面,对中国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星光旅行社调查显示,参加旅游观光的老年人数连年增长,说明“银发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在老年文化娱乐方面,老年人参与度高、积极性强,加之老年文娱活动普及性广,文化活动类型又极其丰富,有舞蹈、歌咏、棋牌、戏曲、收藏、书画、旅游、花鸟、垂钓、摄影等等,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愿意参与其中,这不仅极大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促进了老龄产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很显然,老年文化产业存在着大好的发展机遇,培育和发展老年文化产业,既有利于社会,又有利于老年人,更有利于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安定。
在城市,老人一般离退休后都有退休工资,以上海市为例,从上海政协网站2012年公布的数据来看,60岁及以上老年人领取城镇基本养老金的人数共计226.99万人,占老年人口的68.6%。老人们能独立生活而不依赖子女养老,倒是反过来常常补贴子女买房或帮带孙子女。由于城市大批老人有富余的存款,所以他们的文化需求也比较强烈。在2013年7月的一项抽样调查中,有65.69%的城市受访者认为,现在的老人或将来的自己最需要人际交往、朋友、玩伴。有58.82%的人认为老人更需要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29.41%的人认为老人有自我实现的需求,还有9.8%的人认为老年人的教育很重要,需要参加各类学习活动,还有相当数量的老人有出门旅行的愿望,但是苦于子女亲友无法陪伴,或是没有适合老年人的旅游产品和安全保障措施而放弃这样的想法。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中国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必将为老龄产业的发展带来春天。预计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用品市场份额将上升至2万亿元。其中,仅老年人服装一项年消费潜力至少也有1千亿元,但我国现阶段能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需求量的10%,供需失衡,需求难以满足。老龄产业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的。
上一篇:老龄文化产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 | 下一篇:老龄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