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目前,中国社会老龄化急剧加速,政府和社会对老年人养老问题高度重视,但对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关注程度却不高。老龄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缺少优秀的老年题材文学、影视、戏剧作品和出版物,缺乏为老年人生活服务的基本配套设施。老年人所面临的生活困境以及精神孤独,需要的不是怜悯,而是更多的了解与关注。著名文学批评家叶匡政曾表示,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相关的保障体系最应完善。此外,应从“老人是儿女的”这种传统观念迅速转换为“老人是社会的”观念,同时社会文化产品也应向老年人倾斜。
文化先行,应是我们目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步骤。以老龄文化作为先导必须要启动全面的老龄文化产业建设。我国近2亿老年人是一个很大的文化消费群体。老年群体是处于特殊地位的社会群体。他们由于社会角色的变化,离开了熟悉的社会组织和环境,难免产生失落感和对个人价值的困惑;衰老、疾病的增多,亲友的离世,难免产生生死观、价值观和生存观的误区;退休后经济地位和差距与后辈拉大,难免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等等。老龄文化及老龄文化产业的缺失,与社会道德约束力、社会浮躁之气的上升不无关系,一些因老人经济与家庭地位降低和子女赡养责任、财产继承等问题引起的家庭纠纷,和因养老及医疗保障不完善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隐患。因此,应组织老年人参与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参与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再创造,努力使他们与时俱进;创造更多老龄文化产品,满足老年人精神及健康消费需求,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命质量,拓宽生命价值,提高全社会民众文化素养及敬老爱老的道德意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