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在我国显得尤其严重。与发达国家的“先富后老”相比,我们是“未富先老”。全世界进入老龄社会的70多个国家中,人均GDP为5000美元,而我国仅为1000美元,相差80%。更为严重的是,我国老年人增加速度快,人口年龄结构也不合理。目前退休职工与在职人员比为20:100,预测到2030年将成为56:100。那么,老龄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教育及人才开发问题就凸显出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龄教育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新形势下的老年教育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老年人从紧张的工作到离岗休息,新的环境催生新的心态,产生了新的矛盾。他们中有对地位、权力和工作环境变化的不适应,有对某些社会现象产生的困惑和焦虑,还有因为生活环境迅速变化产生怀旧心理和回归情绪。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开展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加丰富多彩。
老龄教育的发展理念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广大老年人对活动内容、方式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老年人的需要,老年教育工作应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促进健康、服务社会”为发展理念,贯彻“学、乐、为”相结合的教学方针。因此,要以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目标,为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搭建平台,通过加强学习和知识整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发挥自身价值,服务社会,为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老龄教育办学宗旨必须体现老年人的根本利益。广大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老同志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有功之臣,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动发展、构建和谐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而终身教育体系包括老年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有继续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广大老年人继续受教育,既是法律赋予老年人的权利,也是满足老年人接受终身教育的需要。
老龄教育内容必须满足老年人的意愿。要坚持与时俱进,求实与创新结合、需求与实际结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应由颐养康乐型向应用技能型扩展,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开设课程,尽量满足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老龄教育形式必须符合老年人特点。老龄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可采取讨论交流式、活动式、调研式、个别辅导等各种手段,包括活动、学习班、老年学校等各种形式。开展活动应根据老年人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立足敬老工程,发挥集聚功能,分散社区布点,引导广泛参与。组织丰富多彩的老年教育活动,不断充实和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老龄教育的理论研究必须丰富发展。开展老龄教育理论研究,是深化老龄教育改革,促进事业迅速、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全面提高老龄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提高领导和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老龄教育发展潜力巨大,许多领域需要研究、探索、实践。要以战略的眼光,按照“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原则,把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放在同等地位来抓。更重要的是在各大高校开设老龄专业和院系,培养未来可从事老龄问题研究、事业产业发展的高级人才。在职高中专等职业教育机构开设老龄专业课程,大量培养老龄产业从业人员。在中小学中设立老龄文化或传统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老龄教育形式除了现有的老年讲坛讲座、老年大学、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还可以开设特色老年课堂、讲习所、老年职业教育,在社区或老年大学开设老龄心理学课程,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研究机构、老龄文化交流中心开设老年观摩或实践班,在民俗或艺术机构开设老年体验课程。甚至可以在各地区老龄文化综合体中设立本地区特色文化技艺培训学校,为中短期入住的老人提供特色传统文化技艺学习和体验,为中长期入住的老人提供对传统文化技艺的实践和生产服务。
老龄人才开发则关系到老龄群体再就业和社会价值再创造。老人再就业与时下舆论热议的“延迟退休”概念不同,它是以老年人自愿“老有所为”为基础,除了原岗位“返聘”形式,还可以提供原来职业岗位之外的“兴趣岗位”或“创新岗位”,对于人们所担心的由于“延迟退休”会造成年轻人就业困难并不存在威胁,反而可以让老龄人才成为初入社会的年轻就业者的指路明灯。
老龄教育建设和老年人才开发将有力促进老龄人群的再就业,既可以缓解社会经济建设中人才短缺的问题,又可以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战略设想,更可以用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大缓解养老金缺口和“未富先老”的压力,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促进老龄文化产业良性发展。反过来说,包含了老龄教育、老龄人才建设的老龄文化产业,又能够为整个老龄产业和文化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填补高端高智人才和稳定专注人才的空白,并为全新的老龄产业提供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和职业教育,这对于保障经济增速和提高国民生产总值,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稳定和谐社会,加速中国经济建设,都是一种巨大的贡献。
上一篇:我国健康产业情况 | 下一篇:老龄文化产业提升国家形象扩大文化战略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