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总体上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有利于保障老年人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就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老龄文化产业建设的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老龄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支持,从政策、土地、法规、税收、财政补贴、配套建设等各方面采取扶持措施;相关社科研究、政策制定、标准制定,监督监管机构结合海外经验和中国国情,给出有针对性、可实操、可复制的各种制度细则、行业标准、示范模式等;民政、老龄、卫生、文化、宣传等各机构能够联合联动,提供无缝链接审批、指导、执行、监管等支撑和服务通道;推动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国际资本和国际相关机构参与老龄文化产业的合作建设。
二、用好新闻出版和媒体的宣传平台,聚焦和深挖各种老龄社会现象,老龄群体的弱势现状,老龄热点新闻,现有老龄制度、标准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足,传统孝道探源、新孝道的时代延伸,新的老龄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从而引发社会舆论展开广泛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大众对社会反面进行批判和反思,对正面和善益事物进行赞扬和传播,并形成强大的舆论道德监督作用,促使大众确立正确的孝道是非观,以提高个人敬老素养,自我约束、自觉避免和抵制不良涉老行为的发生,营造浓厚的“关注老龄”社会风气。
三、大力挖掘和创作老龄题材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影视作品、歌曲和曲艺作品,以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或大众喜爱的创新形式,生动真实地表现与大众息息相关的老年生活、老年情感、老年问题、老年健康、老年家庭、老年心理、敬老传统等内容,通过对正能量的传播,感化和教育大众,更引起全社会、每个企业和每个家庭成员对老龄群体现状关注与关爱,弘扬真善美孝,抨击假恶丑陋,激发每个人心中的善欲孝情,从身边小事做起,影响更多的人自觉自愿做真善之事、真孝之人。另外,还要大力提倡老龄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例如,除了传统的影视、歌舞等形式,还可以开发出更多适合老年人的文化产品,如老年电脑游戏,能够让老年人在娱乐的同时锻炼眼脑手协调能力。我们需要加快优秀的、新颖的、高品质的、有文化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老龄文化产品开发,保障原创知识产权保护,辅以加快发行和投放、加大宣传巧妙营销等手段,营造厚重的“关爱老人”的文化氛围,才能逐步改变现状。
四、要做好各种老龄文化设施的建设。老龄服务、娱乐健身、生态养生、养老移居、文化交流、老年社交、老年人才与教育、老年旅游等老龄文化活动都离不开适合老年群体的设施。现有的一些老年活动中心,人均可使用面积严重不足,活动项目少,设施陈旧落后,管理不到位,功能也十分单一,完全无法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进行新的老龄文化设施规划建设时,务必以老年群体为目标,以满足老年人的切实需求和期望为目的,充分考虑老人出行特点,避开车水马龙交通混乱的闹市,选址在环境优美、视野良好的地方建设,或者在老年群体较集中的社区进行配套建设。功能区划分要合理,各种设施要符合老年人体工程学,必须配套医疗急救、餐饮服务、临时休息等功能区。也可以将现有陈旧或常用的文化设施进行适合老龄文化活动的升级改造,做到合理布局、合理规划、丰富品类、特点鲜明,夯实多样化、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老龄文化硬件基础。
五、要开展各类老龄文化、娱乐、体育、休闲、交流活动。老年人的生活中不只有柴米油盐和围着孩子转,他们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让老人活跃起来,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来,让他们切实地感到他们不是社会的负担,不是家庭的累赘,不是多余的人,他们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和社会化活动。那些能够兼顾老年人兴趣爱好、发挥老年人社会经验、激发老年人身心潜能、提升老年人健康素质、帮助老年人融入现代社会、展示老年人才艺、展现老年人精神风貌、帮助老年人追寻理想和圆梦的活动,才能真正的让老人实现“老有所乐”。目前,大多数老年活动不够活跃,其中,影响老年人参加娱乐活动除了“场地和设施不足”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组织不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团队组织活动内容不丰富,老年人参与率不高。从大多数活动内容看,娱乐健身类的团队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二,而教育知识类的仅占三分之一,这与当前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相当大的差距,社区老年群体的活动的内容和档次急需提升,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加,才能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老龄文化活动应该遵循有组织、有针对性、多样性、参与性、适度性和互动性等几个原则,加大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对老年人的优惠范围及幅度。鼓励各级文化馆、站和体育场所以及老年活动中心等单位,在限定时段内对老年人免费开放;科文中心、电影院等场所可借鉴学生票的做法,除节假日外,白天空闲时段向老年群体提供优惠票价;加大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对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宣传,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书画、健身、文艺等活动;加强对老年人休闲、旅游、教育等产业的引导,鼓励开设老年人用品专营店或商场专柜。开展老龄活动还有促进老年人记忆力、丰富老年人情感生活、有助于“健康老龄化”的实现,有利于老年人发挥潜能、提高老年人闲暇生活质量的功能。
六、展开各类老龄科普、知识、艺术、文化、科学、保健养生等教育工作,并充分重视老龄人才。使未受过正式教育的老年人有机会学习文化知识,使已受过正式教育的老年人的文化知识得到更新;掌握新的技术、技能,使那些身体健康并有重新就业愿望的老年人获得重新就业的能力和条件;丰富余暇生活,使老年人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和更富有意义;提高老年的社会参与率,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七、做好老龄文化及老龄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相关产业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优秀文化和优势资源的引入,帮助我们加快老龄文化产业建设。另外,我国的老龄文化中有一个“养生文化”,其中结合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中医药文化、饮食文化、生态养生文化、武术养生文化、中式理疗文化等等,其中蕴含了道家、佛家、食疗、水疗、经络、针灸、太极、仿生、建筑、园林、艺术等许多中华民族延续和凝练了几千年的智慧与经验,是一笔巨大的人类财富,不但对国人,对海外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如同中国的悠久历史与汉字文化一样,我们应该用好这笔财富,传承与发扬下去,造福国人,可以为医疗行业减负,大大提升国人的身心素质和生活质量,并可以借助文化交流使我们的老龄文化走出国门,让全世界更了解有深厚文化底蕴同时又富有活力的中国,更了解心地善良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更了解东方文化与智慧的精髓。
八、为老龄产业和老龄文化产业相关部门、机构和企业搭建展示、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开展老龄文化及产业论坛、展会。目前大多数与老龄相关的展会,几乎都停滞在老年用品的展销上,作用比较单一,无法满足整个产业联合发展的需要,应该将展会功能、目标、受众、企业需求、市场需求、政府沟通等结合起来,建立深入、立体的、全方位的老龄会展平台,以促进老龄文化产业结构优化、老龄文化服务升级、资源整合、产业链完善、功能细分,并促进市场公平公正和健康的发展,引导更多企业进入老龄产业,更多从业者进入老龄服务业,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老龄文化,让老龄文化搭台,带动老龄资源整合,加速老龄文化产业建设。
上一篇:老龄社会的应对 | 下一篇:老龄文化产业发展加强社会文化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