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也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格局。从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规模、速度都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和发达国家不同,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在于“未富先老”, 即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现代化进程。人口老龄化对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几乎涉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含着关于人口方面、经济方面、社会方面、政治方面以及文化方面的问题。因此,社会老龄化绝不是一个局部性问题,而是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人口老龄化对发展的影响是直观且深刻的。从一个人的人生安排,到其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从各个市场组织和市场主体的运作, 到国家公共部门的治理导向和治理方式;从私人领域的发展变化,到公共领域的全局更新;人口老龄化都起到关乎本质的作用。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从可以预见的未来看, 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可能有轻有重, 但大势难以逆转;从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来说, 人口老龄化又是一个常态化的社会现象,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不以人类个体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对于社会老龄化的判断,不能单纯以好与坏来评定,也不能简单的将其看作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老龄化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新的社会形态。因此就需要我们转变发展观, 从社会形态的理论视角来观察、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框架和话语体系, 重新审视我们在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所面临的所有问题, 努力构建理想的老龄化社会发展模式。
虽然我们国家劳动力相对于就业机会存在着严重过剩的客观现象,即使到本世纪中叶,我国都不会出现劳动力的总量短缺。但是,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却不可避免地凸显出来,尤其是在高智能的产业和部门,当前的人才断层现象相当严重。人类社会在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在飞速进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有大量的出类拔萃的人才资源,企业如此,国家亦如此。然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类拔萃的人才造就需要十多年乃至几十年的努力。因此,消除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人才断层现象,单靠人才的培养是难以实现的。而我国老龄群体中,聚集着大批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而且层次越高,年龄越大,如两院院士大多超过了60岁。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常年起着重要作用,一旦离开,工作往往难以继续,才能无以施展,技艺无法传承。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培养出的科技人才逐渐退休,承担知识积累与传递重任的社会科技骨干集体卸任,直接导致国家推动科技进步的能力相对下降,知识技术水平的人才断层又演化成整个企业、产业乃至国家发展速度的放缓,对国家可谓影响巨大。
但同时,挑战与机遇伴随,机会往往与危险同时到来。可以夸张一点地说,若在一个世纪乃至更早的时代,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绝对拥有着拖垮一个国家的压力,但是时至今日,我国老年群体中90%以上的老年人都是健康的老人,他们花甲之年尚未消沉,积极地渴望实现社会价值再创造,对自己养老生活有着新的人生规划。老年人已从“生活累赘”和“弱势群体”转变为与其他年龄群体一样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创造性的人类重要成员。此种转变给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及社会决策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它有利于动员全社会之力,避免传统工业化进程中老年人生活的失落及迷惘,也为建立积极的社会老龄文化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构建老龄人群的社会参与体系,实现老龄群体社会参与的制度创新,让老龄化的中国转变为具有人口优势的强国,是社会老龄化给予我们最大的人口财富与文化财富。
上一篇:聚焦老龄社会与敬老工程 | 下一篇:实现老龄人口资源“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