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有人把当前老龄产业市场供需矛盾的根源,一方面归结于老龄产业本身投资大、收益低、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归结于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相关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老年产业结构与服务处于相对单一的尴尬境地。因而,业界公认老龄产业需要强有力的发展引擎。那么,制约老年事业发展的主要掣肘究竟是什么?在未来的发展中究竟需要什么作为老龄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引擎?
可以说,以上矛盾的根源并非是老龄产业发展受到制约的根本原因。从老龄产业的本质来说,制约老龄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于只考虑到产业的“为老性”与“市场性”,却并未充分考虑到现实国情下老龄产业发展的“定制需求”与老年人的“自养需求”。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两点,再结合老龄产业“为老服务”与“合理盈利”,才是老龄产业发展的真正引擎动力。
首先,由于老年人群体需求的个性特征比较强烈,因此市场导向应该是“小众”的,“看样定做”的做法才是可以有效消除产业开发盲目性的办法,即所谓“以老人需求促进产业需求”的基本原则。
其次,中国当前的大部分老年人再不是以往大众观念中那种“病怏怏”“苦兮兮”“孤苦无依”的形象,他们大多身体康健、精神饱满、富于热情;他们不再为追求一日温饱而过活,多数人拥有并追求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不同类型的文化娱乐活动;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有的人在退休后依然被返聘回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可以说,当今社会的老年群体是拥有丰富文化知识、富于创新奉献精神、身心体能皆力所能及于继续参与社会生产创造的群体,将他们作为老龄产业的生产者与创造者,发挥他们饱满的热情与工作能量,不仅是对老龄产业人才队伍的有力补充,也是有效实现老年人自身精神满足与社会尊重的有效方式。而且,对于老年人真正的需求,他们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老年人群,充分将“以需求促需求”落到实处。这种老年人的“自养能力”也是老龄产业中“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现,是实现老年人“自我需求”满足的最佳路径。
进入新世纪,我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我们具备了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迎头赶上的可能;同时,我们又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人口快速老龄化有可能会减缓我国发展速度,使我们失去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以老人需求促进需求满足”,“以老人自养达到老龄社会的自我满足”,以老年人才完成对社会生产建设队伍的补充与优化,以人才资源生态平衡推动整个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这才是在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老龄产业健康发展、长久持续最切实有效的引擎动力。
上一篇:敬老工程老年人才工程的积极意义 | 下一篇:解读老龄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