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简单地说,人力就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人才却是能力高于人力的人,人力是人才的基础,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精华。当前,知识经济和世界老龄化成为全球最为显著的两个特点。面对这两大特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 年代开始,就已经把福利养老相结与大力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相结合,遵循着“发展知识经济,人才是第一”的发展法则,积极探索挖掘老年人才的科技能量。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知识、技能已经成为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主要的要素。中国老龄社会规模的不断扩大,为知识经济时代提供了一支智高技精的人才大军。面对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不仅需要老年人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某些工作也更加适合老年人才。
实施敬老工程是为老龄产业构筑老年人才高地的有效途径。老年人才资源虽然不是整个社会人才资源的主流,但其具有经验丰富、开发成本低的独特优势。一是老年人才是成熟的生产力,有深厚的工作积累。二是他们工作认真负责,与年轻人才相比更容易管理。三是老年人不占编制,只要签订聘用合同,时间可长可短,用人机制灵活。四是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待遇要求不高,不会为了薪资报酬斤斤计较。五是社会关系广泛,信息通畅,常常能为用人单位创造更高价值。因此,老年人才资源可以说是社会生产建设必不可少的补充。
在上节已经提到过,中国的老龄产业应当形成一种老年人自己参与、自己经营、实现以自身需求完成自我养老的产业发展格局。构筑老年人才高地,就是实现为老龄产业大量输送老年人才,完成老年人才社会生产队伍的组织,实现老年人才队伍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协调合作、有的放矢地为老龄产业服务,是构成老龄产业“健康内循环”发展力的基础和保证。
敬老工程提高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提升老年人消费力,拉动老龄产业发展。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发展经过长期的积累,市场不断发育和完善,已处于基本成熟阶段。相比而言,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在供需总量上还是在结构和层次上,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也意味着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供需间的巨大量差让老龄产业“商机无限”。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老年人有别于其他消费人群,他们有自己典型的消费习惯与消费心理,充分激发他们的消费力是关键。通过敬老工程老年人才工程,使老年人能够合理获得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的经济水平,通过服务积累、资本积累等方式让他们为自己积累相应的养老服务,这些方式都将引导老年人实现从经济收入水平到消费观念、养老模式等的一系列转变。只有激发出他们继续消费的欲望,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促进需求增加,才能有效实现对老龄产业的拉动。
实施敬老工程是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养老保障水平与同等老龄化水平的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发展经济和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的任务目标相当严峻。敬老工程通过行之有效的组织机构建设与对老年人才的大力开发,实现广大老年健康人才的再就业或再创业,参与并服务社会,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助、自立能力和生活水平,减轻社会的养老负担,更能让他们积极乐观的参与到社会经济建设中,对促进经济建设、实现自身价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敬老工程实现老年人自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和老年数量的增多,老年人也面临自身发展的问题。老年阶段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和“新一年发展的起点”。通过敬老工程老年人才工程的实施,广大健康老年人与其它年龄群体能够平等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地发挥作用,平等地享受发展成果。对老年人来说,既发挥了余热,作出了贡献,也实现了自我价值与人生追求,在晚年依旧能够享受到成就感。对全社会来说,老年人群体的有作为不仅是老年人自身和谐幸福的保障,更是整个社会和谐的组成部分。老年人不仅不是社会的负担,而且是重要的社会财富,老龄社会完全可以依赖老年人的智慧和力量去促成全社会条件的改善,促进老龄事业及老龄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