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和人口等多方面。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独有特点使其必然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同时也为新兴产业—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也必将带来社会主体结构的改变,这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长期、全面而又深刻的影响。客观地讲,现阶段我国老龄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新形势下人口、经济、政策因素为老龄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伴随我国城镇化浪潮的家庭结构、代际关系和养老观念的变革也为老龄产业的发展做好了微观准备。
首先,敬老工程的实施是对老龄产业发展模式的一次大胆尝试。它强调了发展老龄产业,不仅要求从生产、经营及服务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发挥老龄产业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还要注重保护与实现老年人再就业的合法权益,在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同时,将“老有所为”确立为工作的重要方向,充分开发老年人才的知识文化及兴趣特长,为社会再次创造价值。这一发展模式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出现的探索与创新,它既符合广大老年人群的需要和利益,符合市场多种经济类型共同发展的需求,也符合老龄产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和规律,有利于加速推动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
其次,发展老龄产业有利于老年人共享改革的发展成果。老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老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敬老工程的实施建立于老龄产业发展基础之上,是为极大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的民生工程,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是我们不容推辞的道义责任。老年人渴望提高生活幸福指数和生命质量的愿望强烈,也同样要求我们必须从创新探索、稳步发展、长远规划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社会老龄化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切实推进老龄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再次,发展老龄产业有利于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人口老龄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极大冲击。“4—2—1”家庭结构模式直接导致抚养比不断提高,这既增加了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压力,也影响到社会代际关系的和谐。因此,老龄产业大发展背景下实施的老龄产业,应为老年人提供特殊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形式多样的精神慰藉,营造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关心老人的社会氛围,体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产业、不断满足老龄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加强老龄及老龄产业研究与实践,既有利于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又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扩大就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