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如果以1999年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为起点,中国开始经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历程已有十年。令人尴尬的是,中国的养老体系启动已十年,却仍处于起步状态。中国的养老问题在经过十年酝酿之后,却依然难以形成切实有效的发展模式。“中国式”养老,看似机遇无限,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小型民办机构难以形成规范与规模化的养老场所,形成了如今“穷人养穷人”的尴尬境遇,说明我国政府在有效调动民间资本和资源建设养老保障体系的制度和政策设计上尚存问题。而富裕老人及一些离退休的老干部们也同样苦恼。例如,在以离退休干部为主的北京万寿路翠微西里,收入稳定的老人们,就连“能吃上可口的早餐”这样一个简单的期望都很难实现。
社会上还有一个误区则是单纯地将养老与医疗划等号,以为让老人们在医院的病房中疗养才是万全的养老之策,但如此一来,造成很多有住院需求的患者因“一床难求”而贻误病情。对于在病房重养老的老年人来说,其对于疗养环境、生活条件的要求和其精神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
中国养老体制运行十多年来,对深化改革,维持社会稳定,实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建立养老制度时间不长,本身还不是很成熟,而快速的老龄化又给我国的养老体制带来了新问题。作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情况最特殊的国家,必须将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加以重视和解决,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遵循全社会共同行动、统筹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原则,提出战略思路。
上一篇:观念革新更需模式创新 | 下一篇:敬老工程与示范基地核心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