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老年人究竟是包袱还是商机?中国养老产业链究竟有多长?据统计,2010年中国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已经超过1万亿元,预计2050年前后将达到年均5万亿元。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将催生大量的就业机会,从2010年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从业人员将从2000万人激增到7800万人,提高就业率约2%以上。如果按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的3:1的比例配备,仅此一项就能增加就业1000多万人。预计未来2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0万亿元以上。
养老服务绝非单纯的养老概念,确切地说,它应该属于综合性的服务体系。如果将其看作是一项产业,也是一项涉及数十种产业形态,产业链长、关联度高的综合性产业。其基本内涵是为老年人提供特殊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其外延至少还要包括家政服务业、医疗护理业、保险业、老年理财业、老年休闲娱乐业、老年用品、老年旅游、老年教育、老年文化体育、老年心理咨询等行业。目前,这些行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空间非常巨大。并且,养老服务是决定着未来中国养老人群生活幸福指数的核心要素,也是众多养老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让中国广大大老龄人群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养老服务,更是中国社会养老事业追求的最终目标。因此,如何使城市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与养老服务体系有序衔接,通过二者之间有序分工、合理协作,形成服务城区、辐射乡村的和谐统一、创新发展,也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探索的关键问题。
示范基地定位于综合养老基地,其养老服务一定会涉及到各个方面。从基础的城建设施来看,就有水、电、通讯、污水处理、燃气等。其次,还有可能与当地学校、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或者互动关系。示范基地从建设到日常运营,最先会产生因消耗支付的费用,包括水、电、燃气、电信等基础设施方面。再者,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老年人参加的社会活动等都难免会有相关费用的产生。这部分花销该如何分摊?是让园区的老年人自己支付,还是园区运营方单方面买单?我们认为,应该由包括园区运营管理方在内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来消化这笔费用。
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由环环相扣、产业链联动性、关联度都比较高的产业集群构成,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服务的对象就是社会百姓,即是对人的服务,因此,其服务的内容、方向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了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的全覆盖。而对于养老服务体系来说,二者有着明显的相同之处,最突出的表现是二者都是针对人来进行服务内容的设计与提供。所以,养老服务体系也呈现出因为需求的多样而具有涉及多种产业业态的特点。唯一不同的是,养老服务体系对应的是一群特殊的人,即老年人。这就决定了其需求方面的特殊性。但从基本的内容来看,其服务的目的、方向与产业业态等都是大致相同的,完全可以形成有序的分工与合理的互助,在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中共享资源,优势互助,取长补短,最终形成双方的共同发展。因此,在二者因为分工合作发生的消费活动,双方彼此进行分摊消化,既合理,也最强有力地支持中国养老事业,形成和谐友善的社会大环境,也是“以人为本”精神的最大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