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养老不仅是重大社会问题,而且还蕴含着巨大经济潜力,我们不回避中国养老人群大部分尚且处于中低收入阶层的事实,事实上,我们也做到了最大化保障这部分人群的普惠式养老。在保障基本养老服务的前提下,完全可以通过鼓励投资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引导投资进入有待资金支持的领域,培育新的有效需求,从而激活养老市场的巨大需求,实现整个大市场的繁荣,达到增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动力的目标。
若细分养老产业,养老产业并非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独立产业。它是随着财富阶层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为满足老年人群的需求而出现的新兴产业。是将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企业经济活动的产业集合之后的统称。是依托第一、第二和传统的第三产业派生出来的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福利性和高赢利性。养老产业涵盖老年人衣食住行、生活照料、用品生产、医疗服务、文化健身、休闲娱乐等多个领域,涉及面极广、产业链长,发展潜力十分巨大,而养老服务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示范基地的外围区域,允许建立一些有产权的住宅进行销售,同时也有相应的商业综合体的配套。如此考虑,是基于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示范基地的建成,可以说成就了养老产业链一次比较具象的物质表达。老年人的住、医、养、乐、为全部包含其中。但仅凭一家企业的力量,不可能完全将一个功能齐全的“小社会”浓缩在一个园区内,这就要求在园区外围周边区域建立更加全面的市场补充。
其次,从示范基地的基本目标出发,示范基地的打造是基于一种大众的消费普适性,对于部分高端人群的个别需求,示范基地是无法一一满足的。因而,在外围周边形成一部分针对特殊市场客群而建立的养老住宅及商业配套,也能有效的进行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
再次,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商业综合体的带动力量是不可估量的。示范基地的设立应该是规划在三线城市。我国对三线城市是这样定义的:有战略意义或比较发达或经济总量较大的中小城市。眼下中国发生的各种变化都集中在三线城市-无论是城镇化、新的政府政策、工业化,还是房地产开发。很多三线城市的人口数量甚至与美国曼哈顿的人口规模相当。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脱离农业、收入富足,消费品企业也在三线城市寻找到数以百万计的潜在顾客。如此巨大的市场机会,对于城市发展的力量,是绝对不可估量的。
城市如何发展?靠传统的路径是否有效?如何寻找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发展道路?作为城市发展的引擎,示范基地的目标是驱动整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提升,走出一条城市自己发展创新的道路。深圳神奇发展的成就几乎已经让人忘却了它30年前“小渔村”的出身。“从‘村’到镇、县再到市,从街到区、城再到世界都市圈,从单一中心到2个城市中心、5个城市副中心、8个组团中心,深圳的高速发展,堪称本世纪世界城市发展进程最精彩的一幕。
事实上,在一个成熟而强大的产业诞生之后,必将崛起一个强大的综合性产业中心。这是世界新兴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打开一扇窗,往往能透示一座崭新城市的缩影,包括它与周边以及城市中心的密切关联,也包括建立在全新休闲生活、景观生活、产业生活等之上的价值生活。这就是示范基地所给予当地城市最大的回馈。
这可以借鉴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新城市运动”,其主张工作生活空间一体化,城市空间相对紧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因此,城市大工业区的开发理念由过去的“产业第一、生活第二”转变成“营造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产业”。营造一流环境,就包括规划建设市政设施、生活社区、公共服务及商业配套设施等,从而吸引大批人才落户安居。同样,结合示范基地的主题,我们建议围绕“老年·爱·未来”而打造的城市老年主题商业中心,以老年文化为内芯,以“一站式”主题体验式商业综合体为内容,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打造标识性的建筑群、形成人文突出的城市风格,不仅可以形成对周边的整体拉动,也可以带动包括商业、地产、产业园区、养老、文化教育、旅游等多元化业态在此综合发展,“城市副中心”脱颖而出,带来城市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