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随着中国政府职能逐渐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将更关注老年人、发展老年人社会服务事业。政府在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各种形式提供养老服务,而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当然,养老机构的建立并不代表中国养老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养老机构建立的出发点是满足中国老年人口的养老服务需求。就目前整个社会老年供养体系来看,它是包含着全方位供养老年人所需要的诸如经济保障、照料保障、精神慰藉保障以及制度、法律、政策、舆论、管理、思想措施等数十种领域的综合型系统。而所有服务的内容,无论是设备的使用还是技能的施展,都必须通过服务人员得以开展实施。因此,能否有效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不光取决于养老机构建立多少或者机构内硬件设施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由养老机构内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与质量所决定。
但目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数量少、素质低、服务质量差等原因已严重影响到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甚至阻碍了养老福利事业往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大多数从事家政养老服务或应聘老年养老护理机构的人员多半是来自县、乡的外来打工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更谈不上具有卫生、护理等专业知识。考虑到经济方面的要求和培训机构的缺少,往往从事家政养老服务的人员得不到必要的相关培训。尽管民政部门明确要求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上岗,但社会上民办养老机构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严重缺乏,不少规模较小的民营养老院中,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的护理员不足一半,新招聘的护理员中有资格证的更是微乎其微,专业养老护理员的数量远远低于需求数量。另外,由于多数养老服务设施收益低,也无法支付较高工资聘请专业护理员。“专业的人不肯干,肯干的人不专业”,尴尬的就业现状直接导致养老护理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但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独特性以及传统文化的特点, 只有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人才培育模式, 才能更好地促进养老服务行业健康发展。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银发产业”要想改变养老护理人才匮乏的现状,就需要调动政府、学校和全社会的力量。
国家应倡导全社会大力开展养老服务教育与研究, 在有条件的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课程;加大养老服务相关人才培养的力度, 增加相关投入;提高养老服务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强制实施养老服务行业的职业准入制度, 建立与完善职业体系和职业标准, 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养老服务职称晋级制度;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引进、在职培训和资格认定。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已从单纯的生活照料转向专业的养老综合护理,即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这不仅包括生活照护,还包括老年人疾病照护、心理照护、康复保健及文化娱乐等方面。因此,新的老年人服务需求对于护理人员在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沟通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各养老机构也已意识到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素质已迫在眉睫,它是行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成立养老护理人员协会,主要承担组织行业培训、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发展及加强改革等重任。协会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标准及行业规范,通过推行与职业标准相配套的行业准入制度,设立养老护理员资格考试、等级制度划分来创建专业规范的职业环境,引导整个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政府应建立专门培养养老服务管理、服务人才的系科和专业,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搭建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储备人才智库;政府应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角度,对这部分人员实行免费培训,经过考核获得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实现再就业。
政府要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技能水平,为护理人员提供常态化的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培训政策和方法,推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五年内全面实现护理人员持证上岗。同时,随着养老服务行业的不断规范化、社会化, 各级政府及行业协会、社会各部门也应当相继通过政策支持、资金赞助等方式对养老机构现有养老照护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实行持证上岗政策,养老护理员资格等级考评制度,这些都将有效推动养老机构照护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
专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支持, 学校与养老服务机构可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工学结合”。这不仅有助于养老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服务标准, 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也为学校师生提供了学术交流的最佳平台、学生参与工作的实践空间。同时,更有效提升合作机构在养老服务行业的影响力及合作学校在这一专业领域的知名度。并极大改变目前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低、待遇低、社会存在偏见、专业人才流失这些不利局面。
对于养老服务人才而言, 实际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十分关键。在培养过程中, 可以通过建立课程实验实训、专业见习、假期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毕业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 构建起以能力培养为主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 而我国相关人才的培养相对于发达国家仍十分落后, 相关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组织专业学者及专家编写适用的老年服务与管理系列教材, 如老年学概论、老年机构管理实务、老年机构护理管理、老年健康照护、中医康复保健、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常见疾病康复、老年心理照护、老年运动保健、老年文体活动与策划等等。
职业标准和职业准入制度是一个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2002年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国家标准》, 但是从目前的调查数据来看这一职业标准远远没有得到有效的普及, 绝大多数地区对于养老机构从业资格没有规范, 从业人员素质难以提高。而缺乏有效的职称晋级制度则导致养老服务人才没有专业归属感, 难以长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 直接造成人才流失。
现阶段要建立并健全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就必须将养老护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作为重要的问题重视起来,形成规范的制度、有效的措施、行业标准与创新的激励审核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养老护理人员队伍的素质整体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也才能实现中国老年人群获得更优质的养老护理服务。同时,由于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再加上因年龄和阅历的关系导致有一部分老年人性格执拗、难以相处,这不仅要求养老护理人员 要具有专业的业务水平及素养,还必须有一份责任心与爱心。因此,现阶段的养老服务护理人员,应当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经过专业的、系统的培养,还需要激发他们的敬业热情与服务爱心,这样才能保证养老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与长久运行。
上一篇:老龄创业人群及其优势和不足 | 下一篇:成立养老护理人员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