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对于风险的关注源于中国正在快速走向现代化的现实。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与加快,公民对公共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更加趋向复杂化与多样化,单一的政府供应已远不能满足现阶段公众对公共服务多元化的需求。尤其在当前充满风险的生存境遇中,如何实现全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我们都知道,当政府做出准确合理的公共决策时,对于降低风险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当我们在遭遇到现实生活中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生态风险时,政府的治理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伴随着民主政治进程的逐步推进,公民对公共服务的关注及参与供给过程的意识和要求日益增强。随着20世纪末期“公民社会”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众多民间组织或“第三部门”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开始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甚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有可能形成政府和“第三部门”甚至是“第四部门”的合作,它们同时作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而出现并互相补充与协调运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 政府公共服务采购规模的扩大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公共服务型”政府兴起的大势所趋,将成为21世纪中国公共治理领域中至关重要的革新一笔。
就在2013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常务会议,会议中主要强调了关于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这极大地推动了公共服务采购工作的发展。这种产生于服务经济基础上的公共服务采购方式,是以市场运行为基础的一种政府部门行为,它是可以参照产业部门的眼光来审视的。其原因在于,政府部门终究是一个以满足社会需要而确立的系统。它与另一个系统——市场共同构成了满足人类需要的重要渠道。不同的是,政府部门的运行主要是以政治权力而非利益交换为依托的。一旦认识提升至这样一个层面,以往被视为“超凡脱俗”的政府部门事实上将被请下“神坛”,政府部门的角色重新定位与重塑也就成为一种必然,随后的便是公共服务业运行机制的调整乃至创新变革。
因此,“公共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政府治理模式,其优点就在于能够高效、灵活地采用各种供给方式,提供民众、社会及自身所急需的服务,满足各种正当诉求,体现公平与正义。曾有世界知名学者如此认为:“成功的组织是把高层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这使得政府将基本上作为一个精明的买家来工作,以能够完成自己政策目标的方式利用各种生产厂商”。可以说,当政府通过权威制度对于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进行决策,再利用市场交换制度来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时,推进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将成为当前的一种必然趋势。
基于以上原因,关于生态保险的服务采购,也将遵循这一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国家政府采购、社会组织采购、企事业单位的采购及私人采购等多种形式使得采购主体多元化。如此一来,对于政府生态服务采购、社会组织生态服务购买及私人生态服务购买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需要各方主体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发挥不同作用,完成全面生态保障的有效实现。
首先,对于政府来说,政府的财政资金要优先流向具有公益特色的社会组织、社会弱势群体等。例如那些社会低保户、五保户、老年人等群体。实现的方式为生态保险的社会福利采购、政府采购、部委办、机关采购等。还要建立关于生态保险的相关规章规范,例如产权制度,运作监管机制等等。同时,通过推行公共项目,引导配社会资本套的有效跟进;通过支付前期成本,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制转换等。
其次,对于社会组织来说,重点发展公益形式的购买方式,例如慈善采购、荣誉奖励式采购等;同时发挥社会组织的集体优势,集中购买有效服务满足集体中个人生态服务的权益,例如集体组织采购;还要注重社会组织的自身建设,坚持社会组织的民间化发展方向,使社会组织保持自身的自治性与相对独立性;要强化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防范社会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过程中谋取不当利益。
再次,对于私人投资,也将成为生态保险服务采购中重要的补充力量,政府应通过建立健全多渠道的筹资机制,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并且通过放宽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扩大个人资本投入到公共服务购买的渠道中来,例如企事业、行业采购、个人所得税及个人定向采购、信用采购、非时间性与非局限性采购等。
最后,还应当建立多层次的筹资平台,集中财力解决公共服务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有效市场机制,通过重大项目及示范项目的树立,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中来。也可以通过政府出资、社会出力的方式进行示范项目的建设,然后通过相应的运营管理权承包经营等形式转由个人或民营企业完全自主管理,增加公共服务多元化的供给主体,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当前,我国服务业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其增速已经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速度,服务业有望成为提供就业的重要支柱行业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主导行业。将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纳入到社会服务业这一产业结构分析的框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新公共管理”浪潮的重要成果之一。如今,社会公共服务业正以强大的发展潜力引领21世纪朝阳产业的发展方向。
上一篇:生态保险在敬老工程中的模式创新 | 下一篇:网络经济时代下的生态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