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经研究发现,在中等水平的人口、经济和制度假设下,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将呈现出不可持续性,其养老保险基金当年收支将在2037年出现赤字,而整个基金将在2048年耗尽。作为一种从合作秩序到国家公器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通过社会成员的合作收益发挥着社会建设的重要功能。但是,伴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与日俱增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带来巨大的冲击,也带来了空前挑战。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分立运行和区域际差异现实,需要从“形式普惠”走向“实质公平”,这也将成为生态保险基于公平与效率原则而构建起的一种养老保险的理想模式。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国内形势的风云变幻, 中国的社会发展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社会问题丛生, 各种不利群体、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相继出现,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社会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引人注目、令人关切,并与经济问题并重的重大发展问题。老龄化问题不仅仅是人口结构的问题,它更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现代社会中的老年人,极有可能将会承受着更多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的排斥。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了由养老保险、老年救助、老年福利以及慈善等制度组成的养老保障体系,形成了“大养老”格局的养老保障网。但从老年人的角度看,这张网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
要想在最大程度上缓解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不能仅仅从政治、经济、文化的层面来处理,而是应该以一种整体性的生态哲学观念进行系统梳理。从社会系统性和整体性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使政治手段、经济手段和文化手段共同发挥作用,这是处理当前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最基本的生态要求。它既符合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又能更加充分体现出时代发展与生态平衡的特征。
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发展和改革的未来趋向非常明显:一是不会单一靠政府提供全部社会养老保障;二是政府提供的社会养老保障将向覆盖全民的一体化方向发展;三是多个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将成为必然趋势;四是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一定会兼顾公平与效率。
敬老工程的发起并建设实施,是以实现全中国老年人口“普惠式”养老为最终目标。敬老工程是一项以“需求为导向”为发展原则,以“提高养老服务”为核心价值观,以“满足所有中国老年人养老需求”为出发点的系统性民生工程。这些基本属性恰好与生态经济大背景下的生态保险属性相契合,二者的融会贯通,必将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障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可以说,生态保险在敬老工程示范基地中的运用,是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一次成功相融,也是体现社会进步的标志。而敬老工程对于生态保险理论的合理借鉴与运用,也是对我国养老保障体系领域内的一次大胆的探索与创新实践。
纵观当前我国老年人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状况,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纯粹依赖于国家的基本保障必然难以“照顾周全”,商业保险虽然在我国很多地方遍地开花,但涉及到关于养老的延伸服务项目,总体上却存在质量不高、随意性强等突出问题。更别说自愿或者说能够支付起这样一笔不菲保金的老年人实在只能算我国庞大老年群体中的凤毛麟角而已。加上市场经济下的商业保险,其本身无可避免的“逐利性”其实也不完全适用于老年群体这一特殊人群。
我们也承认,单靠提供养老服务获取收益,敬老工程示范基地的运营方要想实现投资成本快速回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极有可能将是一个战线较长的周期。如果将生态保险注入敬老工程示范基地日常运营服务体系之中,从运营资金的保障力来说,它的介入,将使示范基地的资金介入拥有有效准入渠道与运行保障,从而令示范基地在日常运营管理、养老服务提供等方面具有长期运行的资金保障。
从爱心优势方面来讲,生态保险与敬老工程的融合,是对这一爱心工程中“敬老”理念最具实效性的重要补充。它的出现,让“爱老、敬老、助老”不光体现于养老服务的感官享受之上,更加体现在对老年人群人性化关怀与身后之虑的排忧解难方面;体现在对其晚年生活的充分保障与自然抚慰方面。同时,生态保险也通过敬老工程这一载体,有效改变以往传统商业保险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特别在它对于不同经济收入水平的老人具有“一视同仁”的公平性。敬老工程里的老年人,从此再不用为是否购买与能否支付保费而顾虑重重。这也是最大程度表现出生态保险的人性化以及生态保险社会保障利益再分配的均等化。
敬老工程中将首先设立敬老工程生态保险部,并建立起敬老工程养老生态保险电子信息服务综合平台。为每一个基地园区的老年人设立详细的个人养老账户,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统筹支付、定向使用,满足敬老工程示范基地内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及其他保障服务需求,使其可以获得安定舒适的晚年生活、基本医疗及其他养老服务的保障。
提出敬老工程生态保险体系,其目的是为了落实国家养老政策,帮助地方完善养老体系,聚集社会慈善力量,提倡企业社会责任,弘扬社会敬老风气。将各方资源集中起来,开源节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入民间资本,通过有效、规范、合理的使用,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为老龄人口提供切实的服务,为老年人谋福祉,为敬老工程的建设添砖加瓦。
上一篇:生态保险在敬老工程中的核心理念--共担·… | 下一篇:生态保险的服务采购导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