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牵手工程管理中心 来源:中华牵手工程综合体系 发布时间:2024-10-6
众所周知,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资源条件与自然基础,“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但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致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这些影响已经严重危及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环境破坏,但在我国,则同时存在着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类环境问题,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现状严峻。
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由此引出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理念,成为人类摆脱生存困境、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选择。但是现有的生产力理论又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因此,生产力的价值被单纯认为是对自然界的无限度开发,以此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界控制范围的不断扩大。征服自然,做大自然的主人,成为人类几千年来的光荣与梦想。然而,当人类在充分享受文明成果之时,却也深切意识到另一种生存下的危机,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已经一再受到严重挑战。用恩格斯的话来说,“我们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自然都将报复给我们”。
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致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进而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正常的生存和发展,全球范围内的如森林破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现象已经越发严重,这些影响已经严重危及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环境可持续指数位列世界144个国家中的第133名,因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而导致的经济损失,绝大部分将由我们受害者、国家、社会来共同承担。人类对自然进行的无限度开发和索取,已经造成了生态世界的严重危机。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除了人口多、人口结构不合理,还有就是环境承载能力十分脆弱。我们不光要明白适度开发的道理,我们更需要明白“保护、使用与发展”的关系。我们是在用世界上不到9%的耕地养活了20%的人口。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祖先们留下了绿水青山,这美丽的环境还需要继续造福后人,因此,我们肩负着时代的责任与重任。
马克思曾指出,“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了人的无机的身体。”在这里,马克思也看到了生态环境是物质财富的重要源泉,离开了自然材料,劳动就什么也不能创造。生态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物质源泉。同时,生态资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着丰富的劳动资料,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营养库与能量矿。无论是作为活动场所、环境、劳动对象,还是从中制造劳动对象,都要开发利用生态资源,而被开发利用的生态资源数量、种类、组成等都会受到社会生产系统中经济政策、技术措施及人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也就是说,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也产生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于生态保护与生态平衡问题的关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当下中国社会发展最迫切的生态需求。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 | 下一篇:中国城市遭遇的“危”与“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