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7
中医药资源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资源,它既是有效的医疗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也是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中医药产业更是具备贯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完整产业链。在第一产业中包括中药材的采集和种植、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农村种植业等;在第二产业中既涉及传统加工制造业,也涉及到现代加工制造业;在第三产业中包括市场销售、物流贸易以及医疗健康服务业等。可以说,中医药产业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复合型产业集群。加快中医药产业化发展,建立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中医药研究、生产、服务体系,将有利于我国从以能源消耗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为以绿色、文化、知识、科技为主的经济结构。
同时,作为我国原创的医药科学,它又具有极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如果能够不断提高中医药的自主创新能力,把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将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医药产业水平,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中医药的经济“蓝海”
中医药产业蕴藏着巨大经济“蓝海”,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压力,但也同时“烹制”了一道丰盛的“产业大餐”。中国老龄群体与中医药文化共同的“文化血液”,让我们也看到了新的产业契机。将中国老龄产业与中医药产业结合,挖掘其中的市场机会与经济能量,才能够更好得为中国老龄群体服务,为全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起到更大作用。
如同老龄产业一样,中医药产业也是一个多元化的复合型产业链,只有形成产业链条的合理衔接,形成产业发展联动力,才能更快速的推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更加有利于优势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市场的供需平衡,人才流通的高效顺畅,因此,借助敬老工程的产业体系,我们将推出敬老工程老年中医药全产业集群的发展构想,并将以建立敬老工程老年中医药产业示范园作为实施载体,选择适合产业发展的地区,完成中医药产业大战略的布局与发展。
着眼于产业链的上游,敬老工程老年中医药产业示范园将与中药材原材料产地形成合作,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与产地农民合作,建立敬老工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引导当地药农科学种植,避免盲目跟风造成资源浪费。通过对原材料的优化配置和监督管理,一方面能够保证药农的经济利益,增强他们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有效控制中药材的质量,保证整个产业链的安全和健康。
着眼于产业链的中游,敬老工程老年中医药产业示范园将通过参与制定产品标准,规范组织开发和生产流程,提高加工药品的品质,提升其附加值,来提高产业链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着眼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联合其他专业机构、高等院校、社会组织、企业等,共同成立敬老工程老年中医药研究院,创立老年中医药产品领域内的全新研发机制,汇聚科研力量,聚集优秀专才,推动自主品牌的科技创新力。同时打造敬老工程老年中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为敬老工程老年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永续的创新动力。
着眼于产业链的下游,敬老工程老年中医药产业示范园将根据市场的具体需求,进行产品的市场合理配置,分类进入敬老工程老年中医产品供应系统、地区医院、医药零售终端等,并对市场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形成有序、健康的市场管理体制。同时,凭借产品的先进工艺、可靠品质、多样化品种、规范化包装、及时高效的配送模式,建立敬老工程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为打造老年中医药产业的民族品牌奠定基础。同时,构建以敬老工程老年中医药品产业为核心,集医院供应、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及交易、现代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终端连锁药店等多渠道、多方式于一体的立体销售体系。
只有通过战略转型和战略投资、产业资源整合等形式,串联起从中医药原药材种植及供应、到中医药药品加工与生产、科技研发与创新,直至市场终端多种形式的现代经营销售模式于一体,才能真正激活中医药产业的全链经济能动力,实现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全产业发展集群,才能为树立中国中医药医药自主创新的民族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2.中医药文化产业的无限可能
2009年4月22日,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国文化产业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将极大丰富我国文化产业的内容,增加文化产业的经济收入,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加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发掘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化中医药文化产业结构。开发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创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发展中医药新兴业态,培育中医药文化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中医药文化产业链。
① 构建中医药文化全产业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城市公共区域开发建设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公共设施及文化项目,例如,中医药旅游产品、中医药文化公园、中医药专题会展、中医药文化生态园等,以及这些项目所延伸出的相关文化产品、项目等,为城市景观增加特色内容,也对全民的中医药文化普及起到一定作用。。
② 发展中医药文化新兴业态:在互联网时代影响下,可以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新兴技术,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积极发展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并在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休、动漫游戏等领域开辟更多的文化产品,丰富产业市场的需求。
③ 结合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实际需求,重点为中国老龄群体设计新的文化产品,例如老年养生文化旅游项目、针对老年人编写的中医药文化书籍、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中医药文化宣传课件、移动媒体终端软件等等,为老年人提供符合他们生理、心理特点的特色化文化产品,从另一方面也为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3.中医药旅游产业的发展契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己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己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作为生态旅游的分支之一的中医药旅游,是一种探索性的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将我国丰富的药物资源和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旅游项目。它将旅游形式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是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延伸和旅游产业的扩展,既满足了人们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又符合旅游产品的开发规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特别是面对当前老龄社会下人们对养老养生休闲产业新的需求,中医提倡“天人合一”的健康养生观,倡导自然平和的生活理念,都非常吻合人们对于中医药旅游项目的要求。当前社会民众对于健康理念,基本上是集休闲、养生、度假、文化于一体的,而老年群体对这些需求则要求更高。因此,将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博览园、中医药种植基地等植入休闲旅游养生体验中,并通过药膳食疗、养生技术、文化交流等多种体验,让人们感受自然的生活状态,提高养生认知,既利于产业发展,又对社会民众起到一定的健康医药知识的普及,获得双赢甚至多赢。
同时,中医药独具的优势,也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瞩目与认可。因此,将自然美景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将休闲游玩与养生体验相结合,无疑对外国游客将产生着巨大吸引力。中国卫生部门曾表示,将特别针对我国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业,着力培育海外市场,吸引境外游客,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4.加速中医药立法建设
201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从国家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地位,并以法律形式制定出了中医药的发展政策,从中医药服务、中药发展、人才培养、继承创新与文化传播、保障措施五个方面给予立法支持,鼓励中医药全面发展,由此,中国中医药发展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加快推进中医药立法进程,做好中医药立法专题研究和法律草案的起草工作。二是加强中医药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内容完备、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统一协调的中医药法律法规体系。三是推进中医药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四是深入开展中医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中医药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素质。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医学和文化的双重属性。虽然中国的宪法及相关的卫生法律中,早已确定了中医药在中国、在科学领域的地位,但仍然缺少一部独立的中医药法。据了解,在国外,韩国、泰国已经颁布了有关传统医药和中医药的法律法规,就连曾经抵制中医药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也都颁布了有关中医药、针灸的地方法规。因此,加快完善中医药立法工作已迫在眉睫。
上一篇:中国健康养老的文化理念走向世界 | 下一篇:建立“集团式”中医药教育产业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