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20世纪90年代,在欧美已经发展相当成熟的“分时度假”进入中国,这本是一件很好的产业,不但可以盘活许多因开发过度并价格虚高的闲置房产,还可以解决许多人的度假需求,却因为一些备受关注的负面事件而淡出度假旅游市场。一些假日俱乐部、旅游公司宣称在全国各旅游景点发展了几百家度假加盟酒店和度假村,假借“国际分时度假组织”之名,精心设置骗局,以“度假权益”“度假所有权”“产权式酒店”“共管公寓”等形式,诱骗受害者签订格式合同,购买其5年至30年不等的“分时度假”房屋居住权证及度假酒店权益和会员卡。他们故意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造成有实力的假象,在骗取众多受害群众的信任和投资后携款逃之夭夭。
鉴于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还不完善,管家服务还相对空白,产权式酒店服务水平与国外差距甚远,带薪休假制度也不完善,国家对于购买酒店某一时段的使用权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条款,还有出入境和移民法案对与出入境的限制,国民能够真正实现全球“分时度假”的还寥寥无几,对于老年人来说“分时度假”就更加难以实现。
“候鸟式养老”概念在近些年中相当普及,许多人已经早早开始在为自己未来退休养老购置异地房产。他们首选目标大多是海南,因为地理位置关系,海南最适合秋冬季居住,气候环境双优,新建的海景园区比比皆是,虽然可选择的余地很多,却大都缺少生活和医疗配套设施,并不适合老年人养老常住,所以购置人群大多为35~55岁之间的人群,除了作为家人冬季短期度假之用,就是为了5~15年后的自己养老做准备,同时也是为了等待楼盘周围的配套建设逐渐成熟。有少数老人已经开始尝试在异地买房,尝试候鸟式养老,他们大多是身体还算硬朗、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老人,一般移居三两个月,最长半年,为的是回户籍城市使用医保进行体检或诊疗。多数体弱多病、需要有人照料的老人则轻易不敢尝试这种异地养老方式。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常识,即老年人的养生原则就是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所以异地养老并非意味着像度假那样天天吃喝玩乐、游山玩水。这个特殊群体需要的是不论在哪里养老,都要心态稳定、如常起居、科学养生,在医疗保健、康复健身、文化娱乐和教育社交方面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这就决定了候鸟式养老即使是换了个山清水秀、气候怡人的地方也应该满足以上条件,否则突然改变的起居环境和生活习惯,很可能改变人体长期适应的生物钟运行,对适应能力已经降低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体虚多病、体质孱弱、脾胃功能不好的老年人。
如今,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异地养老模式,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满足经济快速发展下老龄群体对于养老的更高需求,它必须能解决旅游型养老和候鸟式养老模式中的所有不足,化解养老地产和旅游地产的尴尬困境,还应该结合健康医疗、养生文化、生态旅游、养老服务和异地宜居等多种优势,并将这些优势产业联动成链,推动老龄产业和旅游产业双重发展,本书把这种全新产业链定义为“老龄移居产业”。
上一篇:老龄旅游拉动旅游经济大发展 | 下一篇:健康养生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