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在发展老龄移居产业时,我们不应一味照搬国外经验。鉴于我们有中华五千年文明遗留下的宝贵遗产,其中的中医诊疗、中式理疗、汉方食疗、经络养生、养生气功、吐纳修行等,对于全世界都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我们理应将祖先的健康养生文化精华融入老龄移居产业。
选择自然风景区附近、城市郊区、人文景区旁建设老龄移居园区,除了完善现代化医疗健康机构和设备外,还需以高科技、绿色环保的先进设备装备老年人生活起居的各个方面,如利用物联网和智能云系统进行血压、心脏等人体数据监测,安全与意外事故预警,紧急救护无障碍通道,空气和饮水净化系统,恒温恒湿系统等等,来满足“老有所医”的基本要求。还要建立各种文化交流娱乐活动场所,教育培训场所,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深入体验的需求,满足“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要求。建立老年人再就业支持平台,发挥老年人才智,真正实现“老有所为”。花窗青砖分隔空间又连通景观,园林庭院可赏花弄鱼又冶情怡趣,焚香品茗可雅韵挥毫又修养气息。讲究绿色生态运用,依山傍水结合自然之势,便可“采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让居于此地的老年人可放下城市纷繁,融于自然的修身养性,在愉悦之中达到身心平衡、健康长寿,高品质完成“老有所养”的要求。
这其中比较关键的一点是,保障从事旅游服务、养老服务、健康养生服务的人员专业水平与职业技能。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有相当不足,一般从事健康医疗服务的基本是没有家政和旅游经验的专业医护人员,从事旅游服务的基本是没有医护和家政经验的导游,从事养生服务的大多是没有卫生医疗证书的美容师、按摩师,而从事养老服务大多是缺乏医护技能和文化水平有限的家政服务人员。这种现状极大的限制了养老旅游服务的发展。政府和相关社会机构、企业应该立即着手进行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定,培养和储备一大批兼顾健康医护、养生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才能保证老龄移居产业从开始就健康良性发展,避免候鸟式养老所面临的“有房无人住”“有概念无内容”的尴尬,和养老地产目前所存在的“假养老、真地产”的经济发展隐患。
上一篇:和谐社会构想中的老龄社会 | 下一篇:“近郊新城运动”与老龄文化的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