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和谐社会”就是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消极影响的一面,也有积极影响的一面,老年人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作用。
当前,在我国老年群体特别是离退休老年人群中,荟萃着丰富的人才资源,他们中有身经百战的“枪杆子”,有久经风霜的“文秀才”,有农业一线的“老模范”,有工业战线的“老标兵”,有教育界的“老园丁”,有财会队伍中的“红管家”,他们经验丰富、见多识广,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想要真正发挥好老年人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必须考虑老年人的实际即与老年人的特点相结合。中国老年人的特点是:有威望、有经验、有时间、有坚定的信念、有发挥余热的强烈愿望,这些概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老年人的现状和心理特点。要发挥老年人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这是个大问题。要使和谐社会充满活力,就必须调动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就要在全社会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让老年人力资源也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全社会所有老年人、老龄产业企业及人员,都应以老龄文化为中心,老龄文化产业为纽带,由点及面,全面提倡老龄文化,通过学习、传承、创新、传播老龄文化,共建新时代和谐社会。
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大力发展老龄文化产业对于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深化老龄产业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建设,保障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老龄化问题,我们提倡的不仅仅是养老环境的改善,更是希望通过老龄事业的不断推广和深入,让更多老年人能认识自身的价值,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老龄事业中来,通过自我价值的展现,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上一篇:中国老人肩负的时代使命 | 下一篇:老龄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