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中国老人,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一次转身、每一次腾飞的见证者,额间那饱满的皱纹里记录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发图强的故事,记录着驱动新中国前进的力量。这份文化与智慧对于中国老人来说,更多的是一生风雨洗礼留下的淡定与深沉。“中国老人”又是中国十几亿人中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群体,匆忙一瞥之下,你可能会觉得他们正步入耄耋、缓慢安详,但这个群体的内部恰恰蕴藏着对这个社会最丰富的阅历与经验。所谓“经验之谈”,是老人一生的一种结论,一种“过来人”用时间、精力、青春、幸福以及痛苦、折磨、失败、不幸等为代价换来的断言,值得年轻人乃至整个社会借鉴、参考、提防与警惕。中国老人在人生之路上,承载着太多的有关家国天下的负担与责任,东方文明中有关“传承”与“韬晦”的信仰,使这种负担与责任远远大于西方老人。
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发展,应当看到中国老人的文化价值,从中国老人身上汲取文化营养与人生智慧,这也是中国老人所肩负的时代使命。
建国60年来,我国在国家建设方面尤以军事和航天成就最大,在这些领域对国际先进水平跟得最紧,同时还能保证经济建设的一路崛起。改革开放30余年之后,中国通过走向市场经济和向外开放,再次取得一个个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的传奇神话被世界所惊叹。伴随“和谐社会”的提出,我国对时代发展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对经济水平提高与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更加体现的是中国文化中大智慧的弘扬与发展。
人类的历史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无不说明了世代之间知识与精神文化继承的重要性,因为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一切成就,都反映在知识与精神文化之中。如果缺少了这些方面的继承与传递,人类文明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会中断。而作为老年人,除了以自己的文化优势直接贡献于社会,更为重要的在于他们起着文化传递的作用,即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传递给下一代人。但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又决非单纯的离经叛道,也不是要全面复古,而是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精简与归纳出有益可行的理论和经验,并向广大中青年人群传播与扩散。这项工作的执行,也同样适合由老人来完成。
除了知识文化的继承,代际之间道德文化的继承也是必不可少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继承是维系人际关系,保证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道德文化的继承关系中,长辈对后辈的教导作用比上述的知识文化的教导作用更重要、更明显。社会的道德影响是促成一个社会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和谐社会体现出的也正是对于整个社会民众一种普遍的道德修养与道德文化的统一要求。因此,老年人在这其中的作用可谓至关重要,其能量也是难以估量的。
总之,对于“和谐社会”的实现,不同群体的理解和诠释也是不同的。少年儿童的理解天真稚嫩,青年人的理解又难免不成熟和青涩,中年人的理解更接近成熟,但却缺少一份深沉、稳重和自信。只有老年人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不仅包含着自身的远大目标和崇高理想,更具备了实现这一理想的正确途径和可靠方法,包含着“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的坚强信念和实干精神。因此,老年人之于“和谐社会”创建的观点,更加智慧与理性,是其丰富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作用更远大、更全面、更深刻、更务实,也更具有价值。
上一篇:重视老龄人才资源开发 | 下一篇:老龄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