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所谓敬老工程社会化就是把敬老工程扩展为社会工程,是社会主体以社会理论为基础,以社会技术为手段,适应、改造和调整社会关系,建构社会体制的实践过程。伴随中国现阶段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拥有日益发达和健全的敬老社会工程,不仅是社会发展与文明变迁的内在需要,也是经济发展不断提升、社会同步发展的必然产物。国家物质财富的增加,虽因经济增长的优势将朝着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方面演进,但归根结底,人们希望提升的依旧是生活品质。而人到了晚年,如果还能生活富足、健康幸福,才是真正的福祉,摇篮中的美好成长与银发后的晚年安度,应该同等重要。
现阶段,党和国家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作为事关民生大计的大事,养老问题已成为中国突出的社会压力和社会问题。那么,怎样把这一必将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的多重负担,转化为人们乐于积极担当、且富有激励性的事情?在老龄社会中怎样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活力,而不是将老龄人群视作负担和消极因素,影响到老人有尊严的生存和生活?实际上,若转换角度看问题,老龄人口并非全是负担,老龄人口也是经济资源。社会问题和社会负担也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经济资源,并且可以实现协同发展的综合效益。
关于敬老养老的道义提倡与坚守伦理道德的优良传统我们姑且不论,但善良的愿望还得用善良的方式方法来表达,还必须以相应的能力、举措、途径来实现。客观上来看,“4-2-1”家庭的负担、年轻一代未雨绸缪的自身养老准备、时代潮流和宏观经济制度下的安排、不可否认的社会普遍化、理性化利益追求的格局等现实问题都是不能忌谈和回避的。因此,“敬老工程”的发起,本身就是以“发动现阶段所有能够发动的力量,举全民之力,惠及全国老年人群”为出发点,其目的是要真正为老年群体谋福祉的民心工程。“敬老工程”将充分利用老龄人力资源地发挥、养老服务工作的产业集群协同效应,采取创新式的模式探索、产业化发展的经济机制设计,发挥其产业关联带动与良性辐射影响,有效为当代老人服务,这也同样是为我们自己的未来服务,更是为人们将来世世代代的“未来老人”服务。我们应该站在时代责任的历史高度上,让“敬老”的朝阳普照并温暖祖国大地。
上一篇:开发“大宅院”式敬老工程 | 下一篇:现代社会敬老与国家道德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