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所谓“老有所乐”是指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体活动,使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
一些老年人在退休之后逐渐陷入一种“贫困化”状态。这种贫困不完全指经济上的贫困,主要还涉及精神、文化等方面。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了他们晚年生活充实,精神愉悦,需要在精神文化方面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这就涉及到敬老工程中的“文化养老”环节,通过文化养老能很大程度上帮助老人们实现“老有所乐”的愿望。
“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以社会文明与发展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具有群体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因此,它是一种让老人休闲惬意的养老方式。
从21世纪初,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把老人称为“乐龄人士”,意喻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开始享受最快乐的人生。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了第二次世界老龄大会,主要议题就是迎接全球人口老龄化,共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会议认为,当今老年之贫困不仅仅是经济贫困,而且是他们在逐渐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以后,被社会边缘化而导致的精神贫困。会议呼吁世界各国要从社会环境和养老方式上创造条件,促进老龄事业的发展。
在现代文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一边是物质生活的飞速发展,一边是精神生活的日渐匮乏。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经不再满足过去的那种单纯做家务、下棋、玩牌的“随欲而安、自娱自乐”的日子,他们要求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需要更加丰富和充实的晚年生活,追求情趣更高雅,融娱乐性、知识性与自身完善为一体的文化生活,以“文化养老”的方式,过着更加休闲惬意、颐养天年的生活。敬老工程中的文化养老理念的实施,无疑将使“老有所乐”这一目标惠及更多的老人,使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上一篇: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奏响和谐主旋律 | 下一篇:让“老有所学”圆老来求知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