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是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要素的总和。劳动对象、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从事社会生产劳动实践的劳动者,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劳动者是能动的要素,起主导作用。在劳动者群体中,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先进部分。我国虽然是人才大国,但绝不是人才强国。在整个人才队伍中,知识水平高、技术能力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少,尤其是高端人才,如专家、教授级的人才更是匮乏。因此,大力推行老龄产业重大人才工程,延长优秀人才贡献期,对弥补我国上述方面的人才不足,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老龄事业新局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实施敬老工程老年人才工程,主要指对于老龄产业发展阶段的老年人才工作任务,以工程化的运作模式加以推进,充分整合有限资金和资源,实行重点投入,实现老年人才资源效益配置和老年人才工作成效的最大化,从而带动和促进老龄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这项工程,是在老龄人才方面的创新设计,充分考虑了当前老龄社会中老年人才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充分体现出对于老年人才发展以点带面、统筹推进的实际要求。
一项人才工程必须包括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将涉及到人才挖掘、培养与引进、使用等各个环节,这不可能靠哪一个部门单独完成,必须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而敬老工程缔造的老龄产业人才工程,就是既充分发挥老年人才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又注重发挥老龄人才工作部门的职能作用,更是发挥了老龄人才输出与用人单位协调等多方面的主体作用,形成密切配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整合多方力量,齐心协力推动老龄产业人才工程的实施。
首先,在规划设计方面。敬老工程老年人才工程,基本将涵盖多种领域的老年人才队伍建设。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充分考虑到各级老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层次性、整体性和差异性,以此体现敬老工程在老年人才开发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使之成为该领域的“样板”工程、“龙头”工程,引领带动各级各类老年人才队伍建设。同时,通过示范引导,带动各地区实施一大批特色鲜明、影响带动力强的人才工程,形成整体推进、点面结合的老年人才资源开发格局。其中,对于适合同步推进的人才工程,将坚持配套联动、一体化推进,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
其次,在机制统筹构建方面。敬老工程老年人才工程,不仅将成为老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同时也将成为老年人才工作机制和政策创新的重要载体。在组织实施这项工程过程中,敬老工程将示范基地与人才工程相结合,形成老年人才管理改革创新基地,探索创新老年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培养开发机制、选拔使用机制、流动配置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和人才管理体制,将重大创新成果率先在敬老工程所有敬老园区内逐步推行、试验、积累经验、总结推广,发挥敬老工程在社会老年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再次,在社会管理制度创新方面。由敬老工程管理委员会对敬老工程中的老龄产业人才工程进行整体统筹管理与监管监督。一方面,发挥对老年人才需求配置的作用,采取拾遗补缺的原则,使他们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区或岗位上各尽所能,起到因中青年人才缺乏而不能起到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投入资金形成合理投放、有力监管、有效监督,使资金使用做到“公开”、“透明”、“财尽其用”、有的放矢,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用。再一方面,由于老年人才的知识、技术、经验等方面状况不同,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尽相同,同是老年人才其自身身体条件也不同,这“三个不同”决定了老年人才工程要制定宜选择、多元化实施路径,既要符合老年人才实际状况,又要符合本地经济社会需求实际的方式、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做到老年人才资源的全方位开发。
第四,搭建平台、创新载体。要充分发挥老年人才,尤其是老年科技人才的作用,必须为他们搭建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创新充分发挥作用的载体。为此,敬老工程将针对老年人才的规律与特点,搭建和提供可以进行建言献策、科技咨询、科技攻关、科研开发、人才培养、科普宣传、社会教育、学术研究、著书立说等活动的平台。鼓励和支持老年人才在敬老工程园区内发挥自身所长,在特长领域内实现“再创造”,可以深入工业企业、农业科技第一线提供帮扶;到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进行科普教育;到医药卫生第一线进行巡诊看病服务。同时,对于有创造发明专利或成果产品的,可以帮助其转化和推广,把潜在生产力变成现实生产力。敬老工程将按照国家及省市的有关政策实行留用、延用或聘用,并兑现工资、福利等待遇。
第五,健全机制与加强协调。建立多元化协调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团组织联系,充分发挥敬老工程老年人才工程的优势,建立老年人才的“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建立健全老年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建立与完善老年人才市场;建立全国敬老工程老年人才“专家库”和“项目库”,使老年人才的聪明才智继续得到充分发挥。
当然,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绝不是单纯地让众多老年人重新上岗、二次就业,也不能认为所有老年人都是人才,都能再次利用。而是应当充分着眼于真正具有真才实学的且仍能够参与生产创造的老年人,他们不光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能够做出积极贡献的老年人,更是一群身体健康、富于热情与创新能力的老年人。对老年人才的要求,敬老工程将以实际能力为取向,以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一视同仁地加以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充分使其都能在自身条件许可下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第六,保障老年人才的合法权益。我国在未来的20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长率将超过3%,作为社会主要生产力的劳动者肩负着时下社会养老重任,而当现在的劳动者步人老年时,未必有足够的生产再去支撑更为庞大的养老支出。可以说,养老危机牵动着每个人,也影响到每个家庭。对于老龄产业人才体系中的老年人才,应当给予他们多种形式的薪资报酬与福利待遇,给予他们相应的养老服务,并且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规范制度,保障这些老年人才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能够在“老而无忧”的状态下放心工作,实现“老有所为”,继而获得“老有所乐”。
可以说,敬老工程老年人才工程体现了我国人才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大局的战略定位,把实施老龄产业人才工程作为国家人才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抓手,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老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明确老龄产业人才工程的战略定位和工作重点,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老年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使敬老工程的实施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科学发展大局。
不少人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深度发展、中国人口机会窗口的关闭,将影响中国社会战略发展机遇期的有效发展,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承受之重”。实际上,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深度发展并不会导致中国在未来丧失发展战略机遇期,人口机会窗口的关闭也并不意味着中国战略发展机遇期的结束。敬老工程的老年人才工程,既有利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更好实施及人才队伍、尤其是高端或科技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延长老年人贡献期和其聪明才智的继续发挥,并且有效增加老年人群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还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它将是一项持续、长久的战略任务,也是对老龄产业持续、长久发展的基本保证。
上一篇:敬老工程老年人才组织机构及机制建立 | 下一篇:“敬老工程”致力精神文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