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社会组织是承接政府放权和实施社会服务职能的主要载体,是输送政府职能转移的“毛细血管”。现代社会组织已经不再是“等级森严的金字塔”,政府的传统优势也已经不再存在,由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对社会进行共同治理的局面正在逐步出现。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将成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敬老工程的建成及实施,其实质就是政府统合社会,更深入来看,就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配置问题。
20世纪60-70年代开始,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形成了一场“全球结社革命”,即“第三部门运动”。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快速成长,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特别是在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中,非政府组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社会组织的产生,其动力来源于功能群体的出现,以及群体正式化的趋势,一些社会群体的正式化,造就了组织的形式。社会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就每一个社会组织来说,它不仅自身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人员、信息的交换,而且还要根据与其他组织的关系,组成不同的组织体系,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水平上与外界环境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换。在现代社会里人类经济、政治和社会的需要,大部分都是通过社会组织来满足的。人们无论从生理上还是智力上都无法以个人的形式满足自己的需要,只能以群体的形式来加强满足需要的能力。而那些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专业化组织,将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聚合在一起,以特定的目标和明确的规范协调人的活动和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这些专业化组织的出现,也极大程度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它们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主要基础。
敬老工程代表着的就是一种全新社会组织体系的建立,它将形成一种独立于国家和社会之外,并与国家和社会保持互动影响和相互制衡关系的社会行动组织。伴随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敬老工程将代表和体现着正在发育成长的老龄市场需求,并随着我国经济上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以其越来越强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力,成为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引人注目的新焦点。
由于敬老工程中的内容涉及到社会多部门、多行业领域,例如养老保障、医疗保障、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福利、老年体育及老年维权等等,因此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立高效务实的“大老龄”工作格局。对现有的产业模式、服务体系、组织架构及管理、服务资源的规范整合等方面的工作,都将形成统一管理、有效监督的办事机构,发挥自己所长,将政府各职能机构所承担的老年人管理与服务职能尽可能解放出来,形成“党政领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体制与机制,这样才有助于推动我国老龄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敬老工程起于民间,在提升自身社会组织能力的基础上,坚持以“民间力量服务民生”,以“市场需求满足需求”,以“老人自养实现老有所养”为基本组织原则,坚持在服务老龄群体的事业及产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敬老工程将通过自治与自律,加大自身服务老龄群体的内在动力,只有形成自身有序、统一、规范的运行体系和组织机制,才能确保敬老工程社会参与的正当性、管理的有序性、发展的可持续性。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的渊源与现状 | 下一篇:敬老工程的“自治”与“自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