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一)自付比例差别小,不利于医院分流患者。
调查统计显示,医保改革实施以来,三级医院就医患者大量增加,且包括大量常见病、多发病,二级医院就医患者明显减少,一级医院配药患者大量增加,出现了患者分布的严重不平衡,极大地浪费了医疗资源。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不同级别医院就医时患者自付比例差异太小,不足以起到合理分流病员的导向作用。对于门诊、急诊医疗来说,退休职工自付段以后的医疗费自付比例在不同级别医院间仅相差5个百分点,在职职工自付段后的医疗费自付比例在不同级别医院间没有差异,使得门急诊患者更愿意选择三级医院,这样三级医院患者就医量骤增。对于住院医疗来说,自付比例在不同级别定点医院间没有差异,也使得住院患者大量流向三级医院。对于门诊大病来说,在不同级别定点医院间就医自付比例完全相同,使得门诊大病患者也流向三级医院。
(二)冒用医保卡,致大量医保基金流失。
医保改革实施以来,冒用医疗保障卡的现象突出。参保人之间,参保人与非参保人之间, 出现一卡多用现象。冒用医疗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医保覆盖面未达到100%,有部分人员未纳入医保范围, 为减少医疗费支出,非参保人员有意冒用参保人员的医疗卡;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医保待遇相差较大,为减少医疗费支出,在职职工借用退休职工医疗卡就医现象非常普遍;存在自付段与共付段的区别, 导致未进入共付段者追求共付段的待遇;个别定点医院为追求医院利益或避免矛盾, 对冒用医疗卡的现象控管不严;现行社保卡虽有个人身份识别系统,但代配药现象不可避免,使得冒用医疗卡的行为很难杜绝。
(三)定点医院缺乏自控医疗费用意识。
对于医保定点医院来说, 医保费用越来越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新的医保制度并未改变定点医院的准营利性质, 加上医院补偿机制不合理, 使得医院利用医保制度的不完善, 为自己争取尽可能多的医保费用。个别医院考虑自身及发展的利益, 主观上允许甚至纵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不规范行为。
(四)患者医疗档案不共享,浪费医疗资源。
医保规定,参保职工可以在区域内各家定点医院中自由就医,目的是促进定点医院间的竞争,以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但在实施中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由于患者不了解各医院的专科特色,因此有的患者盲目频繁更换定点医院就医。此外,现行医保规定,患者医保病史由医院保管,患者在更换定点医院时无法提供前一家医院的就医资料,需重新询问病史,重新检查。这样,既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又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也增加了医保基金的支出。
上一篇:确立敬老工程医保体系 | 下一篇:敬老工程促进建立养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