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老年人是食品采购、制作和使用的主体之一,由于老年人的体质问题,确保老年人的食品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是老年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
(一)构建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体系。
从农田或养殖场再到终端的餐桌,一种食物要经历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等多重环节。某一个环节出问题,食品安全就会有风险,因此食品安全监管必须着眼于全环节和全过程。应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措施与政策,对餐饮单位出台严格的食品监管政策,餐饮单位不仅要向卫生监督机构备案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还应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向消费者公示。同时不定期对餐饮服务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进行全面检查。在食品流通环节,加强食品添加剂销售、运输、仓储的管理,切断非法添加物的供应渠道,并联合各级政府,对检出违禁物质和添加剂含量超标的食品实行严格的退市机制。
(二)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严格要求各政府单位切实履行对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工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将食品安全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各级监管部门要建立严格的监管责任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凡是本区域内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领导一律先免职后查处。
(三)建立全民监督奖励机制,建立违规企业黑名单。
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鼓励对违法违规生产销售食品的行为进行举报。建立专项资金,对经过查实的食品安全案件举报人予以重奖。各级监管部门要设立投诉举报中心,一旦接到举报立即查处,如若属实,即刻要求企业关停整改,同时将此企业加入黑名单,在今后的监管工作中重点监管。如果造成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应直接关闭,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四)加快食品安全检验体系建设。
加快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安全评价和风险监测体系建设。以区为单位建设检测监测体系,制定发展规划和以奖代补政策,优化整合检测资源,提高食品安全检验监测水平。制定年度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计划,落实检验检测经费,积极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预警工作。
(五)加强企业管理,切实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只有企业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义务,食品安全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必须要把监督、指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作为工作的落脚点。企业自身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落实食品安全内控制度,企业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有条件的企业应当设立独立的食品安全质量控制部门。企业应建立健全并实施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督促整改制度、奖惩制度、管理记录制度等。
(六)落实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工作。
在这个方向上,可以效仿发达地区的监管措施:一是落实源头管理和溯源制度,推行安全食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落实批发市场产销对接机制和食品溯源工作;二是落实供应商实地查验制度,对生产条件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及时终止其供货资格,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三是落实企业自检制度,较具规模的、与百姓食品消费密切相关的企业应当按规定设立食品检验机构,监管部门应对其检验能力水平及检验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