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参与志愿者活动能够满足老年人体现社会价值的需要,也能使老年人适应退休生活。这一价值效应的体现是根植于志愿者活动的生产性基础之上的。对于生产性活动,国内外许多研究虽然没有形成一致概念,但是所反映出来的关键信息是明确的,即生产性活动的构成既包括市场性经济活动(有薪劳动),也包括具有经济价值的非市场性活动。也就是说,生产性活动虽然不一定能使参与者获得经济收益,但是可以增加整个社会可用的产品或服务总量。
志愿者活动与有薪工作一样属于生产性活动,国外的许多学者都持这一观点。老年人从事志愿者活动能够帮助其适应退休后生活,一方面因为志愿者活动属于生产性活动,与有偿工作相似,能体现出社会价值和人生的意义,符合我国老年人的传统价值观。关于工作对人生的重要意义,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在《走向幸福》一书中强调工作是幸福的因素。他指出:“工作之所以为人们所需,首先是作为解除烦闷的手段,其次是他给予人们获取成功和展露雄心的机会”。他还强调:“一项伟大的建设性事业所给予的乐趣,是人生奉献的最大快乐之一。”这说明工作是满足老年人需要的最积极的因素。而志愿者活动因其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则更彰显其价值性,能为老年人带来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另一方面,从形式上看,志愿者活动的公共服务性质对志愿者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尤其是组织性的活动有更多严格的规定,因而使志愿者活动虽然不是有偿的工作,但更像“工作”,为人们退休后的顺利“软着陆”提供有力缓冲。
老年人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会产生许多不适应,包括情绪上的、思想上的和人际关系上的。这些不适应的产生主要在于失去了退休前所拥有的责任,也因此失去了生活目标。因此,尽快有效地适应退休生活,最理想的调适方法就是营造一种工作氛围,满足老年人回归正常生活所需要的条理性、目标和社交圈子。志愿者活动便是新的生活结构和秩序形成的理想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老年人能够寻求到更多的友谊,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并能够重建生活秩序和目标。
志愿者活动的生产性属性,也使其与无所事事或休闲娱乐活动相比,在老年人适应退休生活和体现社会价值方面,更有特殊的意义。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相较于生产性活动,休闲娱乐活动在体现社会价值以及老年人对自身的价值认同方面,却难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休闲娱乐活动作为日常生活的点缀,是必不可少的,但若沉湎其中,既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也会导致老年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有报道称,对于娱乐性活动的内心体验,很多老年人认为,“现在每天就靠这些活动‘混’日子”。“混”日子的背后的深意,就是“我们已经没有价值了,就是等死”。这些活动似乎并不能让他们重新找到过去那种价值和意义。对此,厄尼·J·泽林斯基(Ernie·J·Zelinski)在《40岁开始考虑退休》一书中这样写到: “如果你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睡大觉、悠然憩息、闲逛以及看电视上,以为如此一来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大闲人,那你就无法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许多无所事事的退休者最终变得相当颓废并且对退休深恶痛绝。在这方面,佛罗里达的医生理查德有此总结: “许多人在退休后的短暂时期内,身心健康水平急剧下滑的罪魁祸首正是这种无所事事和自感成了废物的心理。”
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能使他们所拥有的潜能得到应有的发挥。通过参与,既得到了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又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充分体现了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事实上,志愿者活动是公民义务和责任的一种表现,他们的责任给他们带来的新体验以及有能力和创造力的感觉,要比给那些只参加打牌取乐等“消磨时间”式的娱乐活动的人要多。志愿者活动之所以能够使老年人适应退休后生活和体现社会价值,深层的原因就在于此。
上一篇:老年志愿者活动的现实需求 | 下一篇:老龄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