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2002 年4 月8 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的政治宣言确认: “老年人的潜力是未来发展的强大基础。社会依靠老年人的技能、经验和智慧,不但能首先改善他们自己的条件,而且还能积极参与全社会条件的改善。”从而使“老年人是资源”的老年价值观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同。
在当代中国,“老年人是财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老年价值观。胡锦涛同志充分肯定老年人“用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和经验,通过各种方式继续为人民服务,为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国家的老龄政策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继续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探索实现“老有所为”的目标。
从1994 年《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的颁布到2011《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我国老龄事业政策的发展经历了10多年的历史进程。老龄工作的目标由最初的“五个老有”发展到“六个老有”,“老有所为”一直是一条政策主线。我国的《老年法》还专门对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实现“老有所为”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充分反映了社会对老年人价值的认可和其潜能发挥的重视。
当前,社会关注和促进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体现社会价值,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作用:
(一)是构建社会安全网的需要。
中国的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矛盾与问题也不断积累,容易激化和爆发。老年人在维护社会安全方面具有其他年龄群体无可比拟的优势,这种优势也决定了老年人参与社会角色的不可替代性。他们德高望重,有充裕的时间,经常活动在基层社区,很容易及时发现问题,在政府和居民之间形成了一道减压器。现在基层社区已经意识到老年人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独特作用,开始积极组织和动员。
在青少年教育问题上,老年人具有政治、经验、威望、时空、亲情等五个方面的优势,既可以使青少年从中学习到应对各种困难的技巧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还可以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构筑起抵御社会文化中负面影响的“防火墙”。国家一直以来就重视老年人在青少年教育上的作用,1990年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建设了一支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的青少年教育工作队伍,目前这支队伍已有900多万人。老年人都经历了长期的社会政治生活实践,一般都具有较丰富的社会政治阅历和斗争经验,多数能敏锐地判断社会是非,思想观念较稳定,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潮的能力较强,是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能使那些身体较好、有领导才能的离退休老年人适当地参与社会发展活动,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稳定发展将会有更大的作用。
(二)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人才资源短缺。人才短缺制约着我国关键建设领域的突破和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已成为我国实施人才强固战略的瓶颈。但我国老年人才储量巨大,统计显示,我国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总数约有600余万人,约为在职科技工作者的20%左右,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约占在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科技工作者的40%至50%,有的地方所占比例还要高一些,如上海占62.61%,云南占83.66%。我国现有离退休老教授、老专家近100万人,约占全国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总数的50%。这批老年高智力人才群体70%在70岁以下,约70% 身体状况较好,能承担工作,约70%愿意继续发挥作用。因此,开发高智力老龄人才资源将及时弥补我国目前高层次人才的短缺状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它不仅有利于缓解我国人才供需矛盾,而且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老年人才闲置是最大的资源浪费,也将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损失。国家已经开始关注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2005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组部等7部委的《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从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到具体的政策、措施等都对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作了明确的规定。这是我国全面、系统阐述开发老龄高智力人才资源的重要文件。社会对老年人价值的认可,为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潜能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为老年人创造了社会参与的机会,也极大地激发了老年人的参与热情。
上一篇:老龄志愿者活动实现的主要途径 | 下一篇: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价值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