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老工程办公室 来源:《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6
其实不难想象,人的需求如果没有被满足,人类社会就不会向前发展和进步。如何去满足人的需求?当然是人们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人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所以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就需要同时生产出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化使得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存在、共同发展。
中国社会发展到如今的历史阶段,人们的利益诉求日益强烈,“公平”愈加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实际上,一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多少,不在于究竟是几个人养几个人的问题。而在于他在退休时国家能够创造多大规模的物质财富,这些物质财富又将如何分配。从国际养老保障发展惯例和趋势来看,全覆盖是养老保障发展的根本方向。中国曾经的“广覆盖”与“全覆盖”之争已经被实践判明,养老保障的全覆盖是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根本战略,这一点不应置疑。但是中国养老保障的全覆盖,是由“社会保险”与“老年保障”合并而成的。其中社会保险实行就业关联制度,由用人单位和就业者双方缴费,立足于基金的自我平衡;老年保障面向无就业经历和缴费能力的老年人,由政府通过一般税收供款,实施基本生活保障。通过社会保险和老年保障覆盖全国的老年人,以消除老年贫困,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老龄化的不断深化和加剧体现在老龄人口的增长,以及抚养比的逐步上升,这都将对中国养老保险体系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正可谓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生态保险的创立及应用,正是有利于中国老年人口“普惠式”养老保障需求的有效实现。
对于经济发展方面,国际经验表明,国家养老保障制度依赖于国民经济持续的增长、人民生活持续的改善和金融市场持续的发展这三个因素的促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为老年生态保险体系的建立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而生态保险体系的建立并实施,能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出积极影响,为解决当前突出的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对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于社会环境方面,原来我们的社会管理主要依靠于政府硬性的行政手段,现在强调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社会、法律、文化多种手段,调动各方积极力量,共同实施社会管理。所以我们要采用“公私合作”的方式,政府应从“创新社会管理”的高度来统筹规划中国老年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确保中国所有老年人都能获得最好的养老保障性服务。
从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来看,生态保险植根于生态经济之上,生态经济推动生态文明社会的形成。近半个世纪以来,生态灾害即自然灾害保险中巨灾(如地震、洪水等)保险的发展已经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关注。公众责任保险中也开始增添了生态保险。社会保险业飞速发展,为保险业不断补充着新鲜血液,有效发挥着保险的职能。生态保险的基本职能就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体现了多数人分担少数人损失的互助精神,也体现出对社会弱势群体(如老人、患者、工伤者、生育者、失业者等)的关爱,也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正常的生活水准。生态保险中生态责任保险与环境责任保险,除了补偿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以外, 还发挥着生态补偿(如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因此,生态保险更展现出了生态文明关于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